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春节假期刚过,随着全国企业陆续复工复产,一场场跨越千里的“点对点”包机、包车送工行动在我市温情上演。
2月7日,六盘山机场,秧歌队、腰鼓队载歌载舞,带着节日的祝福为务工人员送行。来自固原四县一区的务工人员,乘坐40辆务工专用车抵达欢送仪式现场,在工作人员引导下满怀喜悦地陆续下车,整齐列队。
春节假期后是企业抢抓“开门红”的关键期,为缓解企业用工紧缺问题,保障务工人员高效返岗,我市提前部署,联合重点用工企业和劳务输出地政府,精准摸排企业用工需求和务工人员返岗意向,开通返岗专机、专车,将来自四县一区的1877名务工人员“一站式”送达福建、广东、江苏、内蒙古、新疆等用工集中地区。
这一暖心举措不仅为企业生产注入“及时雨”,更让务工人员感受到“出家门、进厂门”的便捷与温暖。
“原来工作不稳定,收入也不稳定,这次政府搭建这个平台,专车专人接送出去务工,路上也安全,我们去得也放心。前期也了解了一下厂里的工作情况、工资待遇等,感觉都很好,想着去多挣点钱,工资收入更稳定,日子也会好起来。”隆德县务工人员杨博感慨地说。
几天前,家住原州区炭山乡古湾村的马金花在“原州区就创中心”微信公众号上看到政府发布的招聘信息,了解到福建星云电子公司的优厚待遇和外出就业的补贴政策,第一时间打电话报了名。“人社局的工作人员登记了求职信息,免费购买了前往福建务工的机票,这份从‘家门口’直达‘厂门口’的精准定向服务,让我感到非常温暖,去了我一定好好干,多挣钱。”马金花笑着说。
政府搭台、务工者受益,不仅降低了务工人员流动成本,也最大限度减少了返岗途中受交通等因素的影响。
“第一次坐免费飞机去上班,心里特别暖!”来自西吉县的务工人员王大姐在机场兴奋地说道。为提升务工人员出行体验,六盘山机场在值机、安检、登机等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并增派地勤服务人员全程引导。
长期以来,固原市与福建省建立深厚的劳务协作关系,政府搭建的“就业直通车”,让务工人员实现“出家门、上车门、进厂门”。
福建厦门路达工业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高端水暖洁具、厨卫精装产品的企业,拥有员工7000余人,目前公司组装、压铸、注塑技术员,机加工、抛光、品检员等岗位缺工130多个,综合月薪在5800元到12000元。
“今年我们企业的订单量已经饱和,生产线急需补充工人,这次包机送工既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解决了用工难题,也为固原乡亲开辟了就业增收新路子,真正实现了‘企业得人才、群众得实惠’的双赢目标。”福建厦门路达工业有限公司的招聘负责人刘江表示,务工人员抵达目的地后,企业将免费提供夫妻房,为宁夏籍员工免费发放床上用品,有福利食堂和餐补。工作班制有长白班(12小时)、两班倒(12小时)、三班倒(8小时)和长白班六天制八小时岗位,员工可根据自己意向选择岗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这场“包机、包车送工潮”,既是稳经济保就业的务实之举,也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生动实践。通过政府精准施策、企业主动担当、社会协同发力,务工人员得以在返岗路上“轻装上阵”。“我们已经连续四年和福州市联合举办包机活动,效果非常好,特别是务工人员非常认可。今年集中包车送工也是近几年全市最大规模的一次集中输送,务工人员的参与度都很高。春节前,各级人社部门也主动深入到基层乡镇,组织动员大家外出务工,同时把岗位送到务工人员家中,详细介绍岗位和工资收入等方面的情况,让大家都能早日复工。”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主任冯宝荣说。
春节后的固原大地,一架架专机、一辆辆务工专车,搭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承载着经济回暖的蓬勃希望。这场跨越山河的“暖心之约”,正为固原高质量发展写下充满温度的注脚。 (本报记者 闫蓓 宋昇 罗占虎 见习记者 姚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