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月27日从自治区应急管理厅获悉,2024年,我区应急管理系统在自然灾害防范应对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通过坚持未雨绸缪、严防死守,成功应对了多次极端天气和地质灾害,确保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去年,我区应急管理系统围绕冬春防火、夏秋防汛、四季防震、常态除患等重点任务,积极构筑事前防线,高效开展灾后救助。防灾关口不断前移,调整成立自治区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印发《贺兰山六盘山罗山防汛应急处置方案》《防汛应急处置手册》,制定各级临灾“叫应”责任人、各类灾害风险点责任人等“八个清单”。组织开展会商调度100余次,梯次启动自治区防汛、地质灾害响应11次。
在防灾减灾的具体实践中,各级灾害风险隐患信息报送员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信息员及时报送,各地果断采取“关、停、撤、转”措施转移避险4.8万余人,有力应对7轮区域性极端性强降雨过程,我区10个成功避险案例被应急管理部通报表扬。在隆德县城关镇三合村,信息报送员在巡查时发现一处轻微滑坡,立即上报,周围21人及时转移,避免了人员伤亡;在盐池县,信息报送员在强降水天气过程中及时发现山洪风险,果断组织油气作业区周边群众和作业人员紧急转移,实现了无人员伤亡。
2024年我区应急管理系统高效应对自然灾害,防灾减灾救灾能力显著提升。
此外,我区还加强了森林草原火灾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深入开展查处违规用火行为专项行动,并建立了联合巡护防控体系,连续3年未发生森林草原火灾。同时,我区还完成了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制定了相关制度和规范,争取大量国债资金和中央救灾资金,用于提升自然灾害抗御能力和保障受灾群众生活。在应急避难场所建设方面,我区依托各类公共场地建成了331个应急避难场所,可容纳800余万人。这些避难场所的建成,为确保遇有灾情及时转移安置群众提供了有力保障。
自治区应急管理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我区气候年景预计总体为一般偏差,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频发态势仍将延续。为此,全区应急管理系统将进一步优化防灾减灾救灾委员会与各专项指挥部的工作机制,加强防灾减灾救灾机构的能力建设,强化综合监测预警和会商研判机制,提升对灾害风险形势规律的分析预判能力,构建联通基层末梢的预警响应联动机制,为转移受威胁群众留足“窗口期”,通过不断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全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