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咱老百姓点个赞丨指尖半生缘 有艺亦有情
与马爱莲的相遇,是从观看在泾源县举办的一场滑雪比赛开始的。当时,赛场外设了丰富多样的非遗文创展,马爱莲的手工钩织和掇绣产品展柜前游客不断。
被做成摆件的团扇,绣着各色花朵的提包,不仅精美,还充满作者的巧思和创意。除了柜台上摆放的产品,马爱莲还可以根据顾客的需求,现场钩织产品,钩针和线在她手中飞速翻飞,不一会一件栩栩如生的动物产品就做成了。
今年51岁的马爱莲,7岁接触掇绣,8岁学习钩织。“活了大半辈子,也和针线、钩针一起生活了大半辈子。”马爱莲笑道。小时候,家中贫困,为了补贴家用,奶奶会带着马爱莲上门给别人的被罩、门帘、婴儿鞋上绣图案,只需一根针、一缕线,就能在原本质朴的布料上活灵活现地展示出一两只飞鸟鱼虫,三四处花草树木,这样艺术品般的“变身”让年幼的马爱莲看得入迷,心里和手指也跟着“发痒”,想要掌握这门巧妙的技法。
“那时家里穷,爷爷就把动物骨头打磨成针,有了工具,我开始每天跟着奶奶学习掇绣和钩织。”马爱莲说。从此,针不离手线不离身成了马爱莲的生活写照。有时外出干农活休息时,她也会拿出钩针和线团开始钩织,练习并打磨手艺。后来,马爱莲多次参加泾源县举办的掇绣和钩织大赛,每次都能拔得头筹。
新的机遇发生在2014年由泾源县举办的一次钩织培训中,那次的培训让马爱莲对自己热爱的技艺有了新的认识。当时,培训班上展示了市面上的钩织产品,不仅样式漂亮还有很高的销量,马爱莲第一次发现原来爱好也能赚钱,于是,在泾源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和县妇联的支持下,马爱莲有机会将自己的钩织和掇绣产品带到各种大型文旅活动现场和旅游景区售卖。
“靠自己的手艺赚了钱,腰杆也硬起来了,不用伸手向丈夫要钱了。”这是马爱莲最大的感受,后期为了带动更多农村妇女创业致富,马爱莲经常免费向身边的姐妹传授钩织和掇绣技艺。
与钩织和掇绣结缘半生,马爱莲的认识也在不断变化。此前,她见过机器生产的精致的手工艺品,针眼之间严丝合缝常常“自愧不如”,觉得人的技艺再高也比不过机器。后来,在日复一日的技艺打磨和思考中,马爱莲想通了。手工艺品不只是盈利的商品,更是游客认识非遗文化的载体,手工艺品中融入了制作者的思想感情,流水线上的商品线路过于平整,看上去没有“人情味”。
如今,马爱莲专心将自己的想法通过巧妙的设计和精湛的技艺展现出来。路上看到一朵艳丽的花,她会仔细观察花朵的形状和花瓣的数量,然后在绣绷上尽量去还原花的样态。绣一树繁花时,马爱莲会用深浅不一的线条去展现粗糙不平的树干,树上的花朵和叶子也是大小深浅不一,看上去就像是有风拂过,花朵在轻轻摇曳一般。
“与织绣打了近半辈子交道,它们已经深深融入了我的生活。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让更多人喜爱,让更多人通过这些手工艺品爱上非遗文化。”马爱莲憧憬着。(见习记者:兰婷婷 记者:张利锋)
相关新闻
-
固原市全国农民篮球(村BA)邀请赛暨2025年丰收大集促消费活动明日开幕
[2025-09-18] -
相聚六盘山下 共赴红色之约 ——第三届宁夏六盘山红色文化旅游节暨农文旅促消费活动开幕式侧记
[2025-09-18] -
红色文化铸魂育人交流分享会在西吉县举办
[2025-09-17] -
红色文化产业项目对接沙龙在西吉县委党校举办
[2025-09-17] -
2025年全区高山蔬菜采后加工及绿色标准化技术观摩培训班在我市开班
[2025-09-17] -
宁夏以供需对接“小切口”做活工业经济大循环
[2025-09-17] -
宁夏加强农村公路项目质量抽检 筑牢“四好农村路”质量安全底线
[2025-09-17] -
宁夏农业增速连续3年高于全国
[2025-09-17] -
前8个月宁夏外贸进出口143.2亿元 增速居全国第11位
[2025-09-17] -
我市科教人才三位一体改革赋能高质量发展
[2025-0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