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为婚嫁“减负” 让彩礼归于礼
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5月14日,记者从自治区相关部门获悉,宁夏各地通过多种形式推进婚俗改革、移风易俗,婚嫁新风蔚然兴起。
变了味的彩礼,成为年轻人追求幸福的“绊脚石”。
为婚嫁“减负”,党员干部要当好表率。石嘴山市惠农区礼和乡银河村党支部副书记马学仁在女儿的婚姻上,带头实行“零彩礼”。村里的红白理事会副会长杨义云,担任村“管事”,见证了村风、民风的转变。“如今有了村规民约,按标准操办,红事1天,白事不超过3天,村民自觉遵守。”杨义云说,村里以评选表彰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星级文明户”、道德模范为抓手,大力推进常态长效治理高额彩礼等婚俗陋习,弘扬婚俗新风。在银河村彩礼由过去的8万元至10万元下降到3万元至5万元,酒席标准由以往的1000元至1200元下降到300元至500元,“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何新平是灵武市崇兴镇龙徐滩村党支部书记,女儿谈婚论嫁时,何新平不要彩礼,自己拿出5万元,作为女儿的“结婚基金”,十里八村的群众为之点赞。
灵武市崇兴镇新架桥村与龙徐滩村的村民在移风易俗展板上签上自己的姓名,用实际行动践行移风易俗。
“作为长辈,要转变思想观念,别把彩礼看得太重了。”这是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乡柴桥村“新红娘”志愿服务队入户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倡导婚事新办理念时的开场白。志愿者充分运用身边鲜活的例子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移风易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营造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文明社风的浓厚氛围。随着宣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村民选择婚事新办、简办。村民史振明嫁女儿,男方家给了十万元作为彩礼,被他果断退回。在利通区,用活村(社区)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等各类村民自治组织,组建“老娘舅”劝导队、“新红娘”志愿服务队240支,渡纷争,攒和谐,推动全社会树立正确彩礼价值观。
吴忠市利通区马莲渠乡柴桥村的“新红娘”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入户开展移风易俗宣传。
婚俗改革是移风易俗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海原县加强正向宣传,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家庭观,让婚姻回归爱与责任的本质。红羊乡张元村村民张永红,女儿出嫁时抵制高价彩礼,为村民树立了标杆。贺兰县积极推动婚俗改革,在立岗镇兰光村建起移风易俗大礼堂,目前已举办红白喜事100多次,为当地群众节省资金超过12万元。
固原市原州区制定相关办法,规定了奖惩措施;以农村56家文化大院为阵地,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新时代文明实践宣传活动,遏制高价彩礼助力乡村振兴。三营镇甘沟村,村里人没因为彩礼闹过矛盾。在村干部王小成眼里,“甘沟村推进实施的富民项目越来越多。为彩礼‘降温’,帮婚姻‘减负’,给幸福‘添彩’,主动担当新时代新风尚的倡导者、传播者和实践者的村民越来越多。”官厅镇沙窝村党支部书记余勤国介绍,村里有村规民约,有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以及村民议事会,齐发力推动高额彩礼治理,引导社会形成文明风尚。隆德县张程乡马儿岔村村民张国珠“零彩礼”嫁出4个女儿。在张程乡人们不再将彩礼的多少,作为衡量婚姻幸福的关键。
银川市西夏区举办“移风易俗”主题文艺巡演。
据悉,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政府办公厅《关于持续开展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 建设文明乡风的实施意见》部署要求,近日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宣传部、社会工作部、民政厅等8个部门联合印发通知,通过党建引领、文化浸润、自治提升、婚俗改革等“八项行动”,让“感情是甜蜜婚姻、幸福家庭的压舱石”等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加快推进全区婚俗陋习治理取得更大成效,不断涵养净化社会风气。
相关新闻
-
泾源县推进“青年新风行动”治理高额彩礼
[2024-12-25] -
隆德县启动移风易俗宣传月活动
[2024-12-04] -
彩礼“降温” 为爱减负
[2024-11-08] -
我市有效破解农村高额彩礼治理难题
[2024-11-01] -
宁夏多措并举为农村“低、零”彩礼“撑腰”
[2024-10-11] -
兴明村积极打造田园综合体
[2024-07-13] -
我市出台系列政策专项整治高额彩礼
[2024-07-13] -
宁夏农村高额彩礼专项治理初见成效
[2024-07-10] -
银川150名单身青年聆听“过来人”的零彩礼故事
[2024-06-19] -
爱在隆德!“5·20”隆德县登记结婚人数为平日2倍
[2024-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