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 书屋“小阵地” 文化“大粮仓”
晌午时分,天色一片澄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吉县硝河乡硝河村的黄土坡上,村民苏占山顶着大太阳,急匆匆地往村头走。家里的牛食欲不振,愁坏了这个养牛汉。路上有人见他行色匆忙,问苏占山要干啥,他只回了两个字——“找书”。
走进村头的图书馆,苏占山找到一本《肉牛培育技术手册》。查阅一番,他找到了牛生病的根源,原来是青贮饲料和盐的配比出了问题,牛消化不良,胃上落下了毛病。“现在养牛,一遇到问题就往图书馆里跑。”苏占山说。
在西海固,苏占山不是个例。近年来,宁夏持续推进乡村公共文化服务建设。2017年,西吉县为全县295个建制村建设了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如今,一座座乡村图书馆立在村头,围绕图书馆还建起文化活动室,成为村民们学习知识、开展文化活动的场所。
“现在我们保证每个村级图书馆的书目不少于1000册,而且为了适应农村实际情况,其中农业技术相关的图书占比达到60%以上。”西吉县文化旅游广电局局长陈丽霞说。
打开手机,扫描门口借阅机的二维码,一本电子版《电焊工基本技术》就出现在面前。看着书中可保存、编辑的图表,19岁的苏占虎在图书馆一坐就是半天。苏占虎从汽修专业毕业后,在县里的汽修厂做工,可工作上手难度太大。过年回到硝河乡,竟然在图书馆发现了对口书籍。“一扫码就能看到最新的电子书,浏览和保存资料更方便了。”
“现在的农村图书馆建设,要在数字系统和书目流通上下功夫。”西吉县图书馆馆长马有国说,乡村图书馆的书目较少、更新困难,为了提高图书流通率,县图书馆打通借阅系统,在各乡镇建立起“通借通还”制度。“这样不仅增加图书流通量,未来根据书目增减还能做针对性的采购,更好满足群众需求。”
“现在,图书馆的阅览室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功能。”硝河乡党委书记王志杰说,除了能看书,这里也是自习室、活动室。“原来村里只有一间十几平方米的房子,只有单一的图书阅览功能。现在经过翻新改造书架、新增台式电脑、配齐阅览桌椅,阅览室变得更宽敞、更方便,不仅人多了,活动也丰富起来。”
近几年,西吉县按照“百县万村”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工程标准,把图书馆的小房间扩展成包含图书、文化用品、广播影视器材等在内的大场地。
窗外晴空如洗,新建的图书馆里,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晒得苏占山浑身暖洋洋的。他说,围绕图书馆建起的文化活动室,成了乡亲们最喜欢的地方。农闲的时候,大家在这里下棋、跳舞,还成立了一支秦腔队,“乡亲们聚在一起,精气神提起来,何愁日子过不好?”
相关新闻
-
宁夏山区村干部川区“求学记”:“我想在西海固的水里养螃蟹”
[2025-09-18] -
宁夏作家张学东作品《蛇吻》《 家犬往事》在俄罗斯受热捧!
[2025-09-17] -
一对福建教师夫妻的“山海之约”
[2025-09-17] -
固原康养之旅何以暖心又安心?
[2025-09-17] -
两化一振兴 塞上谱新篇 | 既保障“住有所居”也推动“住有优居”固原市“保障+市场”双轨制住房体系让城市更有温度
[2025-09-17] -
全市青少年禁毒知识竞赛总决赛收官
[2025-09-16] -
稳增长促发展攻坚年 | 涵盖32类194项内容 固原市2025版“一业一册”合规清单推动服务“跑在”风险前
[2025-09-16] -
隆德县李士村:分红大会暖民心 文明新风促振兴
[2025-09-15] -
何杰东京世锦赛顺利完赛 在国内选手中排名第一
[2025-09-15] -
建筑垃圾“变身”
[2025-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