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16个部门联合出台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
气候变化带来的长期缓发不利影响和突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是宁夏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一项重要挑战。2月27日,记者从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了解到,我区生态环境、发改、科技、财政等16个部门单位联合印发《宁夏回族自治区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全面实施气候变化监测预警和风险管理、生态系统和水资源适应能力提升等11项行动,增强宁夏适应气候变化、防灾减灾和趋利避害能力,防范和化解气候变化重大风险,降低和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灾害损失,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按照目标,到2030年,自治区适应气候变化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基本完善,气候适应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到2035年,自治区气候变化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提升,气候风险管理和防范体系基本成熟,重特大气候相关灾害风险得到有效防控,适应气候变化技术体系更加完善,全社会适应气候变化能力显著提升,气候适应型社会基本建成。
“面对日益凸显的气候变化风险,有序开展适应气候变化行动,加强自然生态系统和经济社会系统的风险识别与管理,防范气候变化长期缓发不利影响和突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风险,对减轻气候变化产生的损失和损害,实现气候适应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我区将通过统一布局,统筹建设宁夏天气、气候及气候变化、气象辐射观测系统等,进一步健全宁夏精密气象监测网络体系。我区将以黄河干流和贺兰山东麓防洪体系建设为重点,全面提升贺兰山东麓蓄洪拦洪滞洪能力;加强防洪安全风险防控,切实增强洪涝灾害防御能力。改造提升城市蓄滞洪空间、排水管网等排水排涝设施,加快补齐城市防洪排涝短板,推动消除城市严重易涝积水区段。
方案提出,围绕提升健康与公共卫生适应能力,建设低温寒潮、高温热浪等极端天气监测应急响应平台,针对不同人群阈值发布预警信息,提升重点传染病和心血管疾病等慢性非传染病的监测和预警能力。同时在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中,充分考虑气候敏感疾病和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的健康风险。建立针对气候敏感疾病的分级分层急救、治疗、护理与康复网络。
据了解,我区将强化与黄河流域上下游省区的合作,深化气候变化科学数据共享与技术交流合作,探索建立西北区域流域气象服务联合体,加强气候风险和自然灾害联防联控。深化黄河流域经济圈在气候变化监测预警、风险评估、适应协同等领域合作,推动黄河流域地区气候变化标准互认。
相关新闻
-
“走进清凉六盘·品鉴固原美食”固原市农文旅暨六盘山农特产品宣传推介活动将走进苏州
[2025-10-15] -
凡人歌丨把日子过得像花儿一样——张琴琴和她的“招牌三样”
[2025-10-15] -
我市积极应对连阴雨天气保障秋收秋种
[2025-10-14] -
扫黑除恶知多少?一起了解下常态化扫黑除恶斗争
[2025-10-13] -
“牛倌”书记王伟伟与固原黄牛的十年守护路
[2025-10-13] -
红寺堡的“攒劲女子”
[2025-10-13] -
山海携手育新机
[2025-10-12] -
宁夏考古重大突破!完整文化序列首次建立,两大发现填补关键空白
[2025-10-12] -
AI如何重塑未来图书馆?百位专家宁夏共谋“十五五”协作新路径
[2025-10-12] -
宁夏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三级预警!这些地区请注意防范
[2025-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