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汇聚法治力量打通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全年共通过“1+1+3”矛盾纠纷源头化解新机制调处纠纷16615件,调解成功率99.5%。近日,我市2023年基层治理工作“成绩单”新鲜出炉。近年来,我市围绕基层社会治理形成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建立命案防控“三色预警”机制、矛盾纠纷排查化解“125”机制、“411”模式等,打通了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基层治理体系逐步健全、治理能力明显提升。
隆德县“1286”诉前调解模式是我市基层治理的生动实践,即建强“一支队伍”,搭建“两个平台”,创新“八项制度”,运用“六种方法”,全面优化诉源治理模式,夯实多元解纷基础。沙塘镇地处隆德县中部,辖11个村,矛盾纠纷时有发生。沙塘司法所与沙塘法庭诉前调委会、沙塘派出所相互配合,灵活运用“1286”诉前调解模式开展调解工作。“‘1286’诉前调解模式具有示范性和实用性,很值得推广运用。”沙塘司法所所长张如心说,2023年,沙塘镇运用“1286”诉前调解模式调处纠纷55件,调解成功率100%。
西吉县吉强镇人口密集,流动人口多,婚恋家庭纠纷频发。近年来,西吉县公安局吉强派出所着眼事前主动预防、事中主动调解、事后主动化解,推行“网格员+警格”模式,将全镇民(辅)警纳入94个网格中,常态化开展网格联勤巡查,全面收集掌握各类信息和风险隐患,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婚姻家庭矛盾纠纷“三级”预警工作机制。通过赋分制,将矛盾纠纷划为三色等级,红色是高风险家庭纠纷,橙色是中风险家庭纠纷,绿色是低风险家庭纠纷。根据三色预警的情况和矛盾纠纷的实际情况,吉强派出所联合镇党委、司法所,安排不同的调解人员跟踪调解,矛盾纠纷化解后,每周再进行跟踪回访,根据回访情况降低预警等级。
此外,吉强派出所依托“心连心”警务室建设,以“一村一警”模式和“361”社区警务工作法延伸社区警务触角,深度融合派出所与镇“1133”办公室、社区警务队与吉强镇各社区、案件办理队与社区警务队,全面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辖区刑事、治安案件发案同比下降28.4%、13%。2023年,吉强派出所联查、联商、联调、联宣的“一警四联”化解婚恋家庭纠纷工作法成功入选“全国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乡镇人民调解委员会65个、村(社区)调委会863个,专业性行业性人民调解组织45个,专(兼)职人民调解员4006名,为我市矛盾纠纷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实习生 张 鑫 记者 袁小平)
相关新闻
-
小小纸条大大的爱
[2025-04-19] -
百货陷身 “火海”!固原一半挂车高速起火,消防员奋战5小时扑灭
[2025-04-19] -
少年马鑫:听障不是障碍,是特别的成长方式
[2025-04-18] -
山东七旬老人跨越千里捐资万元助力固原红色教育
[2025-04-17] -
双泉村小学生的民航研学之旅
[2025-04-17] -
春光明媚处 健身正当时
[2025-04-16] -
2025年医疗保障基金监管集中宣传月活动启动
[2025-04-11] -
为咱老百姓点个赞丨固原有位“心灵魔法师”
[2025-04-11] -
特写:西海固有位马斯诺“公爵”
[2025-04-01] -
首批运营合格证颁发 中国低空飞行开启“载人时代”
[2025-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