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修复治理 添了“颜值”增了“价值”②|小流域治理“治”出幸福生活
登高远眺,聂家河流域风景如画。
环绕在山腰的梯田错落有致,各种农作物长势喜人,西吉县水土保持工作站有关负责人高振东感慨,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这些年流域治理恢复了生态,绿水青山带来了经济效益,让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过上了好日子。
聂家河流域位于西吉县平峰、兴平两乡境内,涉及7个行政村,总人口6615人,属葫芦河一级支流。“流域总面积46.6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4.9平方公里,年均侵蚀模数6000吨/平方公里以上。这里年均降水量仅为400毫米左右,以前流域周边的群众靠天吃饭,日子过得非常辛苦。”高振东说。
聂家河小流域治理是从2001年开始的,当地政府利用了山区库、坝集蓄的降雨径流资源,在不同时期,利用移动水泵提水入窖,使水窖的蓄水有了保障,提高了水窖的复蓄指数,增强了抗旱能力。“坝、窖、池”联合利用适应山区复杂、破碎的地形条件,造价低,移动灵活方便,可以在库区周围大面积发展小片水地。
在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坝系建设中,西吉县积极探索出了“坝、窖、池”水资源联合运用的方式,因水源有保证,水窖可以不用建设集水场地,节省了水窖清淤费用。部分库坝蓄水调节储存至水窖和蓄水池中,减轻了汛期淤地坝的防洪压力。
“聂家河小流域治理模式”探索出了在黄土高原地区水土保持和农民增收的结合点,同时,促进了退耕还林草后续产业的开发,使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更加显著。林草覆盖度由治理前的2.9%增加到29.5%,土地利用和产业结构日趋合理,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21379亩,种草8482亩,营造水保林16178亩,发展经果林60亩,特色种植760亩。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有粮达570公斤,人均纯收入达2500元。
8月5日,记者在兴平乡高崖村看到,一处地头上竖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抗旱取水点”。今年春夏,兴平乡少雨、干旱。有聂家河周边水窖、蓄水池的保障,村民们安然度过了干旱期。“退耕还草还林收效明显,现在满山的绿树发挥了作用,村民们搞起了林下养殖;建坝修水窖蓄水池成效显著,水发挥了作用,村民们可以发展设施农业,建设高标准农田。”兴平乡乡长陈晓宁介绍,去年兴平乡发展庭院经济林,种植山毛桃,山毛桃产值达1000万元,常住户每户增收3000元。
“今年我们开始种植订单辣椒,每亩地可以收入9000元。村里发展林下养殖的合作社生意很好,带动村里116户低收入群众一起发展,每户增收2000元。”高崖村党支部书记米少龙说,“聂家河小流域治理为群众‘治’出了幸福生活,也用实绩印证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关新闻
-
潺潺碧水润民心 脉脉清流惠民生
[2025-03-08] -
“黄天鹅”住进了“楼房”
[2025-02-13] -
二龙河国有林场与周边林场开展森林草原防灭火联防联治
[2025-01-15] -
科考新发现!云雾山新添22种宁夏新记录昆虫
[2025-01-14] -
六盘山镇4.2万亩中药材丰收
[2024-11-20] -
隆德县76名森林警长守护74.54万亩林地
[2024-11-14] -
我市放生四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2024-10-30] -
隆德县抢抓“山水工程”项目建设 夯实绿色生态家底
[2024-10-25] -
改善流域环境 提升生态效果 马饮河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紧锣密鼓推进
[2024-10-22] -
六盘山“为豹让路”见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024-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