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感染新冠10个月后体内仍有抗体
英国科学家在最新一期《自然·微生物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他们的最新研究发现,感染新冠病毒10个月后,体内仍然存在抗体。
在该研究中,他们观察了圣·托马斯医院38名患者和医护人员接种疫苗前体内的抗体情况,这些人在第一波新冠疫情暴发时受到感染。研究表明,尽管感染新冠病毒后抗体水平有所下降,但结果显示,大多数人在感染10个月后,体内仍保持可检测到的抗体水平。
研究人员解释说,抗体通过与新冠病毒结合来阻止病毒感染细胞,从而有助于对抗新冠病毒。最新研究结果显示了抗体可以在体内停留多长时间来对抗未来的感染。
由伦敦国王学院免疫学和微生物科学学院的凯蒂·多尔斯博士领导的这项研究还测试了针对新冠病毒特定变异毒株而产生的抗体对其他变异毒株的反应。他们研究了新冠病毒原始毒株、阿尔法变异毒株、贝塔变异毒株和德尔塔变异毒株。
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感染新冠病毒特定变异毒株而产生的抗体能对该变异毒株产生强烈的免疫反应,但在应对其他不同变异毒株时效果较差。
抗体会与新冠病毒上的刺突蛋白结合,刺突蛋白是病毒进入并感染人类细胞的关键。新冠疫苗的作用机理是让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新冠病毒抗原的中和抗体和细胞免疫反应。接种疫苗后,如果病毒此后感染人体,疫苗会引发免疫系统攻击病毒。
新冠病毒出现的新变异让人们担忧,针对新冠病毒原始毒株开发的疫苗能否有效对抗新变异,以及是否应针对这些新变异毒株设计新疫苗。最新结果表明,新冠病毒阿尔法、贝塔、德尔塔变异毒株的刺突蛋白存在差异,这意味着围绕其中一种变异毒株设计的疫苗可能对其他变异毒株的效果较差。
研究结果还表明,科学家们目前针对新冠病毒原始毒株设计的疫苗提供了对所有变异毒株的最佳保护,应用于疫苗接种计划。
相关新闻
-
宁夏将扩容普高“学位”
2030年升入普高学生比例达85%以上[2025-04-30] -
祝贺!宁夏34名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在京接受表彰!
[2025-04-29] -
市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全市医疗保障工作
[2025-04-28] -
鱼水情深铸丰碑 双拥共建谱新篇 ——我市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2025-04-26] -
我市开展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
[2025-04-25] -
全区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固原赛点开赛
[2025-04-25] -
走出抑郁的“国学配方”——探寻“寻找安详小课堂”的时代价值系列报道之一
[2025-04-25] -
文明沁人心 合力绘新景——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为“两个市”建设注入澎湃动力
[2025-04-25] -
从一株苗到45亿元产业链 ——科技育苗激活冷凉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5-04-24] -
原州区构建三级劳务平台打造特色品牌
[2025-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