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中旬,从固原市区向南15公里,就到达国有原州区水沟林场。从场部出发向西进入林区后,道路分岔为沙砾路和水泥路,沿着沙砾路走到半山,草场和树林分界明显,远处的山顶是大片的森林,向下是草甸植被,眼前灌木丛生、油松挺拔嫩绿。“这一片是水沟林场天然林更新最好的地方,山上的风刮来种子落在这里,长出来一片天然更新林,这种林跟人工栽植林一样,且后期管护更省力,天然更新林在林区有4000多亩,一直延伸到林区周边。”原州区水沟林场场长翟建新介绍道。
1983年水沟林场建场,建场时树木都是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栽种的落叶松和油松。建场后,水沟林场成为原固原县职工群众义务植树点,“当时人造林苗木成活率不高,为了提高成活率,植树时一般都等土壤墒情好或者雨后抢种树苗,三五棵树苗一起栽下。现在漫山的油松、云杉,就种植于那个年代。”自建场以来,先后实施了水源涵养林一、二、三期,大六盘生态经济圈四期林业工程建设,森林资源逐年增加。
水沟林场现有面积3万亩,海拔高度1750米至2250米,年降雨量400毫米至500毫米,年平均气温6.2摄氏度,是原州区重要的水源涵养林区。风景宜人,夏天在此休闲的游人络绎不绝。
“那几年雨水好,栽下的树苗都成活了,林子过密。”翟建新说道,“过密种植不仅使树木生长情况不佳,还让整个林间生态系统都受到影响,林间生态自然更新困难。”
40余年来,“绿起来”的水沟林场着眼于提升森林质量,逐步向林“优”山“美”迈进。2019年,原州区林场间伐试点开始,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委托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为技术依托单位,全过程培训、指导监督验收,确保技术到位、林分安全。2020年,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在水沟林场选择200亩林地作为精准提升试验林,经过3年的精准提升工程,目前,水沟林场已完成3700亩的间伐作业,通过对确定的“干扰树”进行砍伐,永久保留“目标树”。沿路树木上挂着一个个黑色诱捕器,每年人工林从生长开始,防虫害工作必不可少,直到树木成材。
下山后,又沿着水泥路进入林区另一侧,工人正在对今年间伐的“干扰树”树木进行标注、确定工作。近年来,原州区通过科学间伐、重塑林间生态、大数据动态监测等措施,探索出一条精细化管理的森林保护之路。在水沟林场的南岔管护区有两个监测样地和一个对照样地。对照样地是没有改过密种植的落叶松,长成了直直往上的光杆,只有最顶头的末端留着一小撮树冠。云杉、油松原本碧翠的树叶,也成了稀疏的灰绿色。两个监测样地是精准提升林,间伐过的林地阳光透过树木的空隙射下来,树下生长着亚乔木、花灌木及草本地被植物,形成了乔、灌、草的立体配置。
据了解,这几年在林分优化过程中,水沟林场以“调结构、提质量、增效益”为目标,通过砍劣留优等森林抚育措施,选用优良乡土树种,将原有油松等低效林逐步改造成针阔或阔叶混交林,实现森林质量的精准提升和造林亩产值的大幅提高,有效解决树种单一、景观效果差、火险系数高、森林病虫害风险大的问题。
林区地形复杂多样,形成多样的生态环境条件,为动植物提供了优越的生存和繁衍环境。野生动物种类和种群数量日益增多,林区现有野生动物100余种、植物600余种。“这个植物名叫黄瑞香,它固土能力很强,有种独有的味道,生长的地方都在海拔2000多米以上,我们曾经试着移栽过,但是都没有成功。”翟建新和生态护林员马文杰还有一项任务就是帮助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采种,黄瑞香因为根系发达移栽不易成功,目前专家正在研究相关的栽植培育技术,打破黄瑞香种子休眠、提高种子发芽率的方法,通过无性繁殖开展黄瑞香种苗生产等科研工作。这几年,水沟林场和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的合作越来越紧密。
水沟林场森林覆盖率高、林相美,是天然的大氧吧和蓄水池。得益于优良的林业生态,林区周边居民的饮用水源都是水沟林场的天然泉水,这些年植绿、护绿给村民带来了甜头。“明年咱们也养蜂,现在有政策,林下养蜂一箱补贴100元,你每天出来巡护,采些蜜增加些收入,山上野花也多。”“今年有这么个想法,就是迟了,明年准备养蜂。”翟建新和马文杰说起了明年的打算。今年,水沟林场被自治区林业和草原局确定为服务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林场之一,水沟林场利用区位优势,着力于提升林场森林景观、森林林分质量、森林文化传播,为群众提供生态产品,发挥好绿色生态效益。“明年,我们将提升林场生态社会效益,探索森林康养产业,以‘旅游+’和‘生态+’发展模式,把林业与旅游、康养等产业融合,促进森林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和谐发展。”翟建新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梁 园 罗占虎)